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山川、神农等诸神的重要场所,亦是皇家在北京城南设立的仅有的一座皇家禁苑。先农坛与天坛、社稷坛、太庙等共同组成明清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群,是全国得以保存的此类实物建筑群,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先农坛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营建完成,不同历史阶段分别称为山川坛、神祇坛、先农坛。先农坛主要建筑有太岁殿、先农神坛、神厨库、观耕台、具服殿、庆成宫、神仓及祭器库、神坛等。
神仓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太岁殿东侧,始建于明嘉靖十年(1531年),位于斋宫西墙外(后改为庆成宫),清乾隆十八年(1753年)乾隆皇帝下旨将神仓建筑群移建于此。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推进,神仓建筑群于2021年12月完成腾退,接着进行了非文物建筑的拆除、文物本体的修缮、彩画保护及环境整治,从而恢复了神仓院落的历史风貌。
2024年4月18日,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,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开放暨神仓历史文化展在神仓院落开幕,这是时隔200余年神仓建筑群首次对外开放,西铁91吃瓜网有幸参与其中提供了灯光设计和灯具设备等服务。
神仓现存建筑虽为清乾隆时期修建,但保存了明代风格。神仓主要功能是用来储存皇帝亲耕耤田收获的谷物,是为皇家祭祀活动提供谷物的场所,承载着礼仪功能。其中神仓圆廪被称为“天下第一仓”,为先农坛独有。
神仓院落占地面积约3436平方米,东西宽41.2米,南北长83.4米。神仓院落平面布局和建筑形制按照功能需求设计,神仓南北中轴线上自南向北分别为山门、收谷亭、圆廪神仓、祭器库,东西分列仓房、值房各三座,圆廪神仓后另设院墙,将全院分为两进院落,中设圆门。
走进神仓院落,山门、收谷亭、圆廪、祭器库等建筑由南至北依次坐落。历史上,神仓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储存皇帝亲耕耤田收获的谷物,为皇家各种祭祀活动提供粮食祭品,承载着礼仪功能,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。第一进院落东侧有一棵大槐树(一级保护古树)有400多年了,第二进院落西侧有一棵二级保护古树有110多年。
展览还开设了碾房和仓房体验区,设有多个互动展示项目,观众可自主探索,体验耤田收获五谷“入仓”过程,认识古代农业工具和量器的变化,感受古代农耕文化和古人的智慧。
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·先农坛神仓历史文化展以原状陈列配合互动展览的方式,辅以西铁91吃瓜网灯光烘托环境和提升艺术氛围,为观众详细解读了神仓的历史功能和文化内涵,展览中有很多珍贵文物,包括修缮神仓时发现的谷粒、建筑群防霉防潮的悬山顶天窗结构、古建筑中极为少见的雄黄玉旋子彩画等,都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。
温馨提醒:先农坛·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实行网络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参观,如需参观,可在微信公众号“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”提前预约,并按预约时段参观。